閱讀:
原標題:島城多處海灘出現海冰奇觀 鰲山灣上百條小漁船被凍住
近日受寒潮天氣影響,黃海北部山東沿海各地陸續出現海冰冰情,局部海冰類型以初生冰、冰皮為主。 12月26日7時,早報記者在即墨鰲山衛街道的鰲山灣海域看到,由于氣溫下降幅度較大,隨著大潮退去,留在淺灘處的海水迅速被凍住。此外,多處漁港碼頭的海灘出現了大面積海冰,上百條小漁船被10厘米厚的浮冰凍住。
海冰厚達10厘米
12月26日早上7時,海邊雖然風力不大,但氣溫卻降到了-10℃。盡管記者穿著厚厚的棉衣,戴上了棉帽子,但仍感覺寒氣刺骨,拍照不到1分鐘,雙手就被凍得不聽使喚。記者在鰲山衛街道辦潘龍莊的藍谷問海路海域看到,一片淺灘里出現了不規則的海冰,整個海灘已經被大雪覆蓋,附近潘龍莊碼頭上的幾十條小漁船被凍在冰里,厚厚的浮冰層次分明,晶瑩剔透。
漁民潘先生介紹,目前這片海域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浮冰,也有的地方已經十分堅硬,形成海冰了,在一夜的低溫下,許多小漁船被海冰凍住。從海冰斷層面看,這里的海冰厚度已經達到了5厘米以上,遠處礁石旁的冰層接近10厘米厚。雖然海冰比較厚,但冰塊中布滿小孔,質地非常松軟,記者找了一片較厚的冰層踩上去,稍一用力就在冰面上踩下很深的腳印。至上午11時許,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海面上的海冰開始逐漸融化,變得透明的海冰與周圍的海水混合呈粘稠狀,在海浪的推動下發出冰碴摩擦的聲響。
多處海灣上凍
隨后,記者又先后趕到即墨的七溝村和神湯溝村,這里的海灘也都出現了浮冰和冰皮。中午時分,氣溫稍有回升時,靠近岸邊的海冰開始融化,形成一個個圓形的冰塊,與一條條漁船構成了一幅冬日風景畫。由于降雪后氣溫下降幅度較大,在膠州灣大橋、嶗山灣和即墨溫泉、田橫等地的海灘上,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浮冰和海冰。
最近10年間,早報記者每年都會關注海冰的形成日期,根據多年來總結出的規律,一般出現海冰的時間段在冬至后,而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在1月上旬會出現持續海冰。一般在淺灘有礁石的地方,隨著晚間大退潮,留存的海水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凍成海冰。
為防范海冰災害影響,我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經下發了通知,部署應急處置工作。
海冰形成需三個條件
海冰現象對長居海邊的青島人來說也頗為新鮮。海水為什么會結冰呢?含鹽量很高的海水,一般氣溫情況下不易結冰,因為海水的冰點低于淡水。只有當冬季氣溫驟降、且較長時間處于低溫的情況時,海水才會析出鹽分而結冰。
海水結冰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氣溫比水溫低,水中的熱量大量散失;二是相對于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冰點),已有少量的過冷卻現象;三是水中有懸浮微粒、雪花等雜質凝結核。要到溫度更低的時候,一部分純水才能從海水中凝結出來,因此,市民如果有機會嘗嘗海冰,會發現它不是咸的。此外,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比鹽水更小,所以海水里的冰總有十分之一會浮在海面,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冰山。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12/30 09:59 / 地鐵新生活
了解一下“最短路徑”是什么?兩站之間,若有多條地鐵換乘線路的,無論乘客實際是以怎樣的路徑到達目的地,地鐵均以兩站之間乘車里程最短的那個路徑來計算費用。
12/30 09:11 / 半島都市報
11月30日回復函發出之后,一份《關于香山美墅修剪問題的專家意見》在小區居民中傳開,文中稱“由于修剪作業人員不夠專業,在個體操作上存在不足,造成業主擔心和不滿”。
12/20 09:51 / 青島早報
眼下新能源車技術日漸成熟,駕乘體驗甚至超過傳統燃油車,而且用車成本會更低,但充電難依然是阻礙新能源車發展的最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