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原標題:最后一程的溫暖
優雅離開,是對每個生命的尊重
臨終關懷探訪
每一名終末期老人或患者或許都要面對這樣的選擇——當到達生命最后的驛站時,將如何自處,需要人們給他們怎樣的幫助?每一個家庭或許都要面對這樣的選擇——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是希望親人在重癥監護室里度過,還是在舒緩的病房安靜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安寧療護是對沒有治愈希望的患者所進行的積極的照顧,對疼痛及其他癥狀的控制是為了盡可能提升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2020年,青島市被確定為首批山東省安寧療護試點城市,本著“鼓勵參與,多點探索”的原則,青島市衛健委日前確定并公布了35家單位為安寧療護試點基地,通過試點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促進安寧療護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總結提煉、完善規范,為全市安寧療護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全市設35家安寧療護試點基地
安寧療護又稱安寧和緩醫療、姑息療法,是從現代醫學無法治愈疾病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它不僅要減輕病人的痛苦,還應該給病人的心靈帶來安慰,這也意味著放棄無意義的治療和急救,讓病人在最低痛苦的情況下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青島圣德腦血管病醫院作為青島市首批安寧療護試點基地之一,于2014年10月開設安寧療護病房,成立了安寧療護科,通過對臨終病人病情進行評估,遵循整體護理、加強心理治療和人道主義三大原則,為臨終病人予以專業治療和全面的身心照料,包括身體、心理的照護,幫助患者獲得身體上的舒適和內心的平靜,幫助家屬更積極地參與到患者的照護中,處理患者及家屬對于死亡和離別的負面情緒,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讓生命帶著尊嚴和幸福謝幕,每年有100余名老人在醫院的照護下離開。
目前,全市開展安寧療護服務的醫養結合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35家、開放床位392張,其中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臨床關懷(安寧療護)科或在腫瘤科等相關科室開展安寧療護服務的機構14家、開放床位179張。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護和人文關懷服務,幫助其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是每位安寧療護工作者和安寧療護團隊努力探索、解決的問題。
青島市鼓勵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安寧療護服務,積極開展以安寧療護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服務,將安寧療護理念傳播納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中,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校健康課程。
你所不知道的“臨終關懷”
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致力于腫瘤中晚期綜合治療20余年,在中晚期腫瘤姑息減癥止痛、胸腹腔積液、心包積液置管引流并局部化療、鞘內化療、骨穿等處理方面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熟練掌握各種腫瘤的化療、放療、介入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免疫扶正、最佳支持治療等,形成了科學循證而規范的診療體系。同時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止痛治療,尤其對于無法進食、消瘦體弱的腫瘤中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舒緩治療效果。
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作為青島市安寧療護技術指導中心,打造規范治療+安寧療護特色的發展模式,設立安寧療護中心,床位25張,為患者提供溫暖、人文的就醫體驗,一年來有近20人選擇用安寧療護的方式度過最后的時光。病房設置完全按照安寧療護人文要求打造,環境優雅整潔溫馨,精心設計文化背景墻,設置專門的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談話區域、患者及家屬的活動交流區,增加患者與醫護人員、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體驗,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特色。
“我們將死亡看作正常的過程,不促進也不延遲死亡。對于有治療意義的病患,通過積極治療,減輕癥狀或者爭取康復;對無法治愈的病人采取姑息療法,對癥治療和心理輔導,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對于當姑息治療也無法獲益的臨終患者,通過安寧療護讓患者減輕痛苦,舒緩癥狀,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平靜地向人生告別。”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安寧療護技術指導中心主任韓靈敏說。
剛過60歲的張阿姨不幸罹患胰腺癌并進入終末期,她對自己的病情也清晰了解,并向家屬和醫生表達了“想安靜地走”的意愿。張阿姨曾是一名舞蹈老師,醫護人員常常來看她,握著她的手贊美她,陪她聊天,告訴她死亡并不可怕,只是開啟新的旅程。醫務人員多次跟張阿姨和家屬溝通,詳細講述病情,病人和家屬也清楚了解將要面對的一切。兩個月后,她安靜地走了。
“走好生命最后一程,其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對臨終關懷有一定程度的誤解,有人認為僅僅是心靈雞湯,或者認為僅限于相關人員對病患進行的安慰或鼓勵。其實,很多病人在接近去世的時候,生理上是非常痛苦的,有人形容像龜脫殼一樣。”韓靈敏說,選擇安寧療護的患者,醫生會對病人采取對癥治療,比如憋悶痛苦喘息的病人一般會采用鎮靜類藥物,使患者避免憋悶帶來的劇烈痛苦,讓病人在平靜中安然離世;癌癥晚期患者的各種窒息之痛則會按規范量化評估調節強阿片類藥物鎮痛,又避免了傳統打止痛針的不良反應。一樣的走,但痛苦會減少很多,于病人于家屬都是一種釋然和寬慰。
鏈接 >>
理性面對生命終結
生也自然,死也自然。中國人很注重祈福,常常祝愿“五福臨門”,而“五福”的最后一福就是善終??梢?,沒有痛苦煎熬、安心平靜而有尊嚴的生命終結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當然,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生命無常,誰都不知道死亡何時何地將以何種方式來臨。
受種種道德輿論困境影響,目前很多家庭很難共同面對并坦率談論死亡。要破解這一“困境”,有的老人和終末期病友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生前預囑,明確表示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者不要哪種醫療護理;有的人通過參加安寧療護志愿活動,在帶給終末期病友溫暖的同時,也體悟到在人生“最后一公里”減輕痛苦,傳遞愛心,呵護陪伴從而“善終”的價值。
對生命的尊重,表現在尊重病人臨終前的意愿和需求上,安寧療護可以協助家人提供生命終末期最大的尊重。2017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安寧療護是指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通過控制痛苦和不適癥狀、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服務,以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去。
記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青島市是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高齡化態勢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和常住老年人口分別為191.7萬和204.3萬,分別占戶籍和常住總人口的22.91%和20.28%。據推算,青島市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0萬人左右,老年人是醫療服務利用的高頻次人群,患病率是總人口平均水平的4倍,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患有惡性腫瘤、阿爾茨海默病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對安寧療護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青島市也在積極構建綜合醫院、??漆t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孫啟孟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通訊員宋茜茜 肖海青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慧慧]12/30 09:59 / 地鐵新生活
了解一下“最短路徑”是什么?兩站之間,若有多條地鐵換乘線路的,無論乘客實際是以怎樣的路徑到達目的地,地鐵均以兩站之間乘車里程最短的那個路徑來計算費用。
12/30 09:11 / 半島都市報
11月30日回復函發出之后,一份《關于香山美墅修剪問題的專家意見》在小區居民中傳開,文中稱“由于修剪作業人員不夠專業,在個體操作上存在不足,造成業主擔心和不滿”。
12/20 09:51 / 青島早報
眼下新能源車技術日漸成熟,駕乘體驗甚至超過傳統燃油車,而且用車成本會更低,但充電難依然是阻礙新能源車發展的最主要問題。